胎兒窘迫是指胎兒在子宮內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害其健康和生命的綜合症狀,具體表現為胎動變化、胎心率異常、臍動脈多普勒超聲血流異常等。這一病症的原因多為母體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間血氧運輸異常或交換障礙及胎兒自身因素異常等,這種情況需要及時就醫,以免危害母兒安全。
胎兒窘迫(fetal distress)不是單純的某種病,而是指胎兒在子宮內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害其健康和生命的綜合症狀。通常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常發生在分娩期,慢性發生在妊娠末期,在該階段的孕婦需要做適當的護理以預防胎兒窘迫的發生,同時還要做好胎心率監護。
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約為2.7%~38.5%,是相當高的。慢性胎兒窘迫可延續至分娩期並加重,急性胎兒窘迫是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剖宮產的主要適應症之一。
因為胎兒在宮內的發育和分娩耐受需要足夠的氧氣,任何環節出現障礙,均可導致胎兒宮內缺氧,嚴重缺氧會導致胎兒代謝障礙及多臟器損傷,甚至會影響智力造成腦癱。所以準媽媽們如果出現了胎兒窘迫的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必要時要住院監測,防止出現嚴重的後果。
孕婦常常不具備自行監測的能力,所以胎兒窘迫後住院是必要的,如果症狀輕微,可遵醫囑進行調理,觀察隨診。若比較嚴重,則需要進行術前準備,以防不測。
胎動異常是孕婦能感覺到的直觀變化,缺氧初期胎動變的頻繁,繼而減弱直至消失。胎動減少:胎動<10次/12h,胎動頻繁:胎動>10次/1h,若胎動低於4次/小時,當心胎死宮內。
急性缺氧早期,電子監護可出現胎心基線代償性加快,然後減速,急性缺氧晚期,胎心基線可<100bpm,基線變異<5bpm,伴頻繁晚期減速或重度變異減速,胎兒常結局不良,可隨時胎死官內。
小於4分提示胎兒窘迫,6分為胎兒可疑缺氧。
宮內發育受限的胎兒出現進行性舒張期血流降低、臍血流指數升高,提示有胎盤灌注不足。嚴重病例可出現舒張期血流缺失或倒置,提示圍產兒預後不良。
PH<7.2,PC2<10mmHg,PCO2>60mmHg。
羊水出現胎糞汙染。
最大羊水池深度≤20mm。
發生胎兒窘迫的原因有很多,涉及很多個方面,如母體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間血氧運輸或交換障礙及胎兒自身因素異常等。針對致胎兒缺氧的因素,患者要增加產檢次數,聽從醫囑,避免發生意外。
當胎兒發生窘迫時,如果不及時採取治療,會嚴重威脅到胎兒的生命健康,就算是生下來了,也可能會帶有疾病,並且影響終生。
胎兒在出生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頭部特發性增大,且頭骨為正圓形,額頂凸起,前囟擴張突起,顱縫哆開,頭骨變形,頭髮稀少,顳額部靜脈擴大,目光下垂,上端鞏膜常常曝露,眼睛呈日落狀。
缺血缺氧性腦病嚴重者就可以導致腦癱。
由於胎兒宮內缺氧,損傷大腦,很有可能導致胎兒出生以後智力低下、反應遲鈍、呆傻,甚至成為終身殘疾。
產前和產時的胎兒宮內缺氧是造成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胎兒窘迫的檢查和診斷是一體的,通過一些檢查專案的資料或結果可判斷胎兒情況。
胎盤是胎兒生長髮育的“床”,胎盤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胎兒的供氧情況。胎盤功能的檢查,需通過對孕婦24小時尿液的E3值進行測定,並持續觀察該值的動態變化。
如果在妊娠末期連續多次對孕婦24小時尿液E3值的測定都在10mg以下,或是在持續觀察過程中發現該值急劇減少30%-40%,說明胎盤功能減退,應警惕胎兒窘迫。
對胎心的密切監測有利於儘早發現胎兒是否窘迫,因為胎兒窘迫的臨床表現之一便是胎心異常。胎心監測的方法比較靈活,可以在醫院進行,也可以在家裡利用胎心監測儀進行。
不管選擇哪種方法,只要監測顯示每分鐘胎心率在120-160次,就視為正常。為了保證監測的有效性,孕婦最好連續監測20-40分鐘。監測過程中,只要發現胎動時胎心率加速不明顯,或是胎心基線變異率每分鐘小於3次的,因考慮出現胎兒窘迫現象。
羊水異常,表現為羊水顏色發生變化,羊水量減少。通過羊膜鏡檢查,可以及時發現羊水顏色、狀態是否正常。檢查中一旦發現羊水變成渾濁的黃褐色稠厚狀液體,就有可能說明是胎兒窘迫,應立即採取治療措施。
在胎檢中,B超檢查是一種常見的檢查方法。同樣,在檢查胎兒窘迫中,B超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我們已經知道,胎兒的體徵變化(如雙頂徑、頭腹圍之比、股骨長度以及羊水量等各項數值)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胎兒是否存在宮內窘迫的情況。這些體徵變化數值多半都是通過B超檢查來獲得的,通過B超對胎兒各項生物物理評分,看其是否在正常值範圍內,就可以判斷出胎兒在宮內的情況。
胎兒窘迫的治療應針對病因,視孕周、胎兒成熟度和窘迫的嚴重程度來處理。
若腹中胎兒情況尚可,孕婦可先多采取側臥位休息護理,爭取胎盤供血改善,延長孕週數。
若情況嚴重,且接近足月妊娠,估計在娩出後胎兒生存機會極大者,可考慮剖腹取胎。若距離足月妊娠遠,胎兒娩出後生存可能性小,應將情況向家屬說明,儘量保守治療以延長孕週數,但預後較差。
宮口開全,胎先露部已達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應儘快助產經陰道娩出胎兒;宮頸尚未完全擴張,胎兒窘迫情況不嚴重,產婦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流量,同時吸氧(面罩供氧)以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胎兒血氧供應。
觀察10分鐘,若胎心率變為正常,可繼續觀察。病情緊迫或經上述治療無效者,應立即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有人主張胎兒窘迫作為剖宮產第一指徵應爭取30min內結束分娩,因為胎心率<100次/min或頭先露看到明顯粘胎糞,尚可有30min的緩衝時間,如在15min內結束分娩新生兒死亡率僅0.5%,30min以內則增高至11%,如推遲30min以上則新生兒死亡率達50%。
懷孕保胎相關專業名詞解釋 | |||
孕酮低 | 生化妊娠 | 清宮手術 | 宮外孕 |
胎盤成熟度 | 妊娠合併甲亢 | 宮頸環扎 | 胎盤低置 |
胎兒臀位 | 羊水指數 | 羊水深度 | 規律宮縮 |
催產素 | 胎盤早剝 | 胎心儀 | 胎心監護 |
胎兒窘迫 | 膝胸臥位 | 多胎妊娠 | 前置胎盤 |
羊膜囊 | 空孕囊 | 瘢痕妊娠 | 催產針 |